【党史百年天天读】
制定印发《纲要》,推动教育改革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中共十四大强调:“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为了指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制定并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世纪末,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可以说,纲要是指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成为推动新时期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党史百问】
73.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要实现( )。
答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党委委员领学
党委委员 崔鸿
学习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今天与同学们一同回顾了1993年党的大事记,有一些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教育乃国之根本、党之大计。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世纪之交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纲要》的提出在我国教育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纲要》指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纲要》提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距离印发《纲要》近三十年后的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学习心得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制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07 宋清如 入党积极分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指导上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共和国教育发展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产生了现实而又深远的影响和作用。《纲要》对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所作出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教育发展的方针和目标上,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基本战略思想和基本政策,经历了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将载入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册。
——1809 高涵 预备党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注重整体谋划教育战略,进行超前部署,指明前进方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一个国家的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要想使国家人才济济,各项事业繁荣、蒸蒸日上的发展,就必须建设好教育事业。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是在党和国家给予的优质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学科知识,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809 赵文婷 预备党员
(编辑:刘天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