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戴雄风,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先后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湖北省青年科技创新奖、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湖北省楚天学子、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周洪宇华大卓越人才奖、“嘉必优”奖教金等荣誉。主要从事微生物定量与合成生物学研究;聚焦多物种微生物生长调控与环境响应机制的定量解析,旨在从整体角度理解细菌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运行模式。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Microbiology、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mBio、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等发表研究论文多篇。系列成果荣获2023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细菌生长调控与环境响应机制的定量解析”,第一完成人)。相关论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受到Faculty of 1000专家亮点推荐。担任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Systems, PloS Biology, iScience, Acs Synthetic Biology,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FEMS Microbiol Letters, 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等杂志的审稿人。
研究方向简介:
诺贝尔奖得主Francois Jacob曾经说过:“每个细胞的梦想就是变成两个细胞”。对于微生物特别是细菌来说,生长繁殖和环境响应是其最重要的两个全局性功能。在自然界,细菌面对的环境千变万化,细菌如何响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进而对其自身生长进行调控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大基础方向。我们采用定量与系统生物学手段对细菌系统的生长调控与环境响应机制进行定量解析,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细菌系统生长调控所遵守的一般性规则,如生长速率如何与基因表达在全局层面实现紧密耦合?转录翻译效率如何与生长速率定量匹配?不同类型细菌其生长能力差异的内在限制性因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揭示细菌系统的顶层设计原理,形成原创性的微生物学基础性前沿理论。同时与实际应用息息相关,一方面可以指导优良合成生物学底盘细胞的理性设计,另一方面可以指导抗生素耐药性机制的解析。
荣誉或奖励:
2019年度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项目
2024年度湖北省青年科技创新奖
2023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细菌生长调控与环境响应机制的定量解析”,第一完成人)。
2025年度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
2019年度湖北省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2020年度周洪宇华大卓越人才奖
2020年度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
2024年度“嘉必优”奖教金
2019年度华中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承担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370044,枯草芽孢杆菌生长与产孢之间权衡关系的定量机制研究,2024.1-2027.12,50万,在研,主持。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022YFF1000400,高效人工联合固氮微生物的创制,2022.12-2027.11,分解经费:100万,在研,项目子任务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0027,亚致死剂量的夫西地酸与氯霉素对大肠杆菌转录与翻译偶联的抑制作用研究,2020.1-2023.12,60万,结题,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700089,细菌核糖体翻译延伸速率测定方法的改进,2018.1-2020.12,25万,结题,主持。
5. 武汉市科技局, 武汉市科技重大专项, 2023020302020708, 功能营养素合成生物绿色制造关键技术攻关, 2023-11 至 2025-10, 分解经费40万, 在研, 参与。
期刊审稿:
多次担任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Systems, PloS Biology, iScience, Acs Synthetic Biology,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FEMS Microbiol Letters, 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Plos one等杂志的审稿人。
代表性论文(第一或通讯作者)及授权专利:
Zhu M, Mori M, Hwa T*, Dai X* (2025) PNAS, 122 (18): e2427091122.
Zhu M, et al. Dai X* (2024) Nat Commun, 15: 9567.
Zhu M & Dai X* (2024) Nat Commun, 15(1): 4238.
Zhu M, et al. Dai X* (2023) Science Advances, 9(39): eadg9733.
Zhu M* & Dai X* (2023) Nat Commun, 14(1):467(ESI高被引论文)
Zhu M*, Mu H, Jia M, Deng L, Dai X*(2021) Sci. China Life Sci, 64(5), 795–802
Dai X* & Zhu M* (2020) Trends Biochem Sci, 45(8): 681-692
Zhu M, Mori M, Hwa T*, Dai X* (2019) Nat Microbiol, 4(12), 2347-2356
Zhu M*, Dai X* (2019) Nucleic Acids Res, 47(14): 7592-7604,
Zhu M, Dai X*. (2019). Nucleic Acids Res, 47(9): 4684–4693
Zhu M*, Dai X*. (2018) Crit Rev in Microbiol, 44(4): 455-464
Dai X#, et al., Hwa T*. (2018) mBio, 9(1): e02375-17.
Dai X#, et al., Wang Y. P*, & Hwa T*. (2016). Nat Microbiol 2, 16231.
戴雄风; 朱曼璐; 牟浩雁 ; 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编辑质粒、试剂盒、方法及应用, 2025-1-3, 中国,ZL 2024 1 0415986.2(专利)。
戴雄风; 朱曼璐; 牟浩雁 ; 基因的启动子及应用, 2025-2-11, 中国, ZL 2024 1 0975330.6(专利)。